生活在網絡上:互聯網是社交恐懼症患者的救贖

很多文章甚至書籍都寫過關於一般互聯網,特別是社交網絡的危險和好處。 許多人認為向“虛擬方面”的過渡是一種明確的邪惡,是對現實生活和人類現場交流溫暖的威脅。 然而,對於某些人來說,互聯網仍然是維持至少一些社交聯繫的唯一途徑。

互聯網已經為我們當中最害羞的人打開了(並重塑了)交流方式。 一些心理學家建議將在線約會作為建立社交聯繫的最安全、最不引起焦慮的方式。 事實上,隱藏在化名之後,我們似乎獲得了更多的自由,表現得更輕鬆,調情,結識,甚至與我們相同的虛擬對話者發誓。

此外,這種與他人互動的安全方式往往是社交恐懼症患者唯一可以接受的方式。 社交焦慮症表現為對一種或多種社交場合的持續恐懼,在這種場合下,一個人會接觸陌生人或可能受到他人的控制。

波士頓大學教授、心理學家 Stefan G. Hofmann 寫道:“Facebook(一個在俄羅斯被禁止的極端組織)的使用是出於兩個基本需求:歸屬感和自我展示的需要。 首先是由於人口和文化因素,而神經質、自戀、害羞、低自尊和自尊有助於自我展示的需要。

當我們因為在社交媒體上花費太多時間而停止過現實生活時,問題就來了。

霍夫曼教授負責心理治療和情緒研究實驗室。 對他來說,互聯網的力量也是與患有社交焦慮症和其他精神障礙的患者一起工作的便捷工具,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接受治療。

與真正的通信相比,互聯網具有許多優勢。 主要是在在線對話中,對手看不到面部表情,無法評估對話者的外貌和音色。 而如果一個自信、樂於對話的人可以稱其為網絡交流的弊端,那麼對於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來說,這可能是一種救贖,可以讓他們與他人建立聯繫。

然而,霍夫曼也回憶起用虛擬生活取代現實生活的危險:“社交網絡為我們提供了我們都需要的必要社交聯繫。 當我們因為在社交媒體上花費太多時間而停止過現實生活時,問題就來了。”

但這真的是一個嚴重的危險嗎? 儘管節省了所有資源(時間、體力),但我們通常仍然更喜歡人際交流:我們去拜訪、在咖啡館見面,甚至是越來越受歡迎的遠程工作,絕對不適合所有人。

霍夫曼解釋說:“我們在進化上被編程為與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人在一起。” ——另一個人的氣味、眼神交流、面部表情、手勢——這不是在虛擬空間中重現的。 這就是讓我們能夠理解他人的情緒並感到親密的原因。”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