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夫妻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什麼時候在一起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衝突? 什麼會改變孩子的外貌? 個人主義時代的家庭如何組織? 精神分析學家 Eric Smadzh 的觀點。

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埃里克·斯馬賈(Eric Smadja)將來到莫斯科,介紹他關於現代夫妻的俄文版,並舉辦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作為國立研究大學高等經濟學院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碩士課程的一部分。

我們問他對今天的愛​​情聯盟有何看法。

心理學: 個人主義的現代文化是否會影響我們想要建立什麼樣的夫妻的想法?

埃里克·斯馬賈: 我們社會的特點是個人主義日益增長。 現代夫妻在關係中不穩定、脆弱、多樣化且要求很高。 這是我對現代情侶的概念。 這四個屬性表達了個人主義對夫妻創造的影響。 今天,任何一對夫妻的主要衝突之一是自戀利益與伴侶和夫妻整體利益的對立。

在這裡,我們面臨著一個悖論:現代社會中個人主義盛行,夫妻生活迫使我們放棄一些個人需求,以便分享家庭生活並將其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 我們的社會是矛盾的,它把矛盾的態度強加給我們。 一方面,它鼓勵個人主義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它把普遍的、同質的行為形式強加給它的所有成員:我們都必須消費同樣的東西,以同樣的方式行事,以類似的方式思考……

看起來我們有思想自由,但如果我們的想法與其他人不同,他們就會斜視我們,有時他們會認為我們是被拋棄的人。 當你去任何一個大型商場時,你會在那裡看到相同的品牌。 無論您是俄羅斯人、阿根廷人、美國人還是法國人,您購買的東西都是一樣的。

在一起生活中最困難的事情是什麼?

沒有最困難的,總會有幾個困難。 “和自己一起”生活已經夠難了,和另一個人一起生活更難,即使你被偉大的愛聯繫在一起。 當我們與另一個人打交道時,對我們來說很難,因為他是不同的。 我們正在處理他者,而不是我們自戀的對手。

每對夫妻都面臨衝突。 第一次沖突 ——身份與他者之間,“我”與“他者”之間。 即使在精神上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差異,在精神層面上,我們也很難接受他人與我們不同。 這就是我們自戀、無所不能和獨裁的全部力量發揮作用的地方。 第二次沖突 表現為在自戀利益與客體利益之間、我自己利益與他人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這對夫婦經歷了危機時期。 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夫妻是一個不斷進化的有機體

第三次沖突: 每個伴侶中的男女比例,從性別開始,到家庭和社會中的性別角色結束。 最後, 第四次沖突 ——愛與恨、愛神和滅霸的比例,它們總是存在於我們的關係中。

另一個混亂的來源 - 轉移。 對方的每一個夥伴都是與兄弟、姐妹、母親、父親相關的移情形象。 因此,在與伴侶的關係中,我們會重演我們幻想或童年時的各種場景。 有時,伴侶會代替我們父親的形象,有時是兄弟的形象。 這些由伴侶體現的移情形象成為關係中的複雜因素。

最後,像每個人一樣,一對夫婦在他們的生命週期中經歷了危機時期。 這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一對夫婦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機體,它會進化、變化、經歷自己的童年和成熟。

夫妻之間什麼時候發生危機?

第一個創傷時刻是會議。 即使我們正在尋找這次會面並想創造一對,這仍然是一種創傷。 對一個人來說,這已經是一個關鍵時期,然後對一對夫婦來說也是如此,因為這是一對夫婦出生的時刻。 然後我們開始生活在一起,三倍於我們共同的生活,彼此習慣。 這個時期可能以婚禮或其他形式的關係結束。

第三個關鍵時期是渴望或不願意要孩子,然後是孩子的出生,從二到三的過渡。 這對於每一位父母和這對夫婦來說,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創傷。 即使你想要一個孩子,他仍然是一個陌生人,闖入你的生活,闖入你夫妻的保護繭。 有些夫妻相處得很好,他們害怕孩子的出現,不想要一個。 總的來說,這個關於入侵的故事非常有趣,因為孩子總是一個局外人。 就傳統社會而言,他根本不被認為是人,他必須通過儀式“人性化”,才能成為社區的一部分,才能被接受。

孩子的出生是每個伴侶和夫妻精神狀態的心理創傷的根源。

我這麼說是因為孩子的出生是每個伴侶和夫妻精神狀態的心理創傷的根源。 接下來的兩個危機首先是孩子的青春期,然後是孩子離開父母的家,空巢綜合症,以及伴侶的老齡化,退休,當他們發現自己一個人在一起,沒有孩子,沒有工作,成為祖父母……

家庭生活經歷了改變我們的關鍵階段,我們在這個階段長大,變得更聰明。 每個合作夥伴都必須學會忍受困難、恐懼、不滿和衝突。 為了夫妻雙方的利益,有必要利用每個人的創造力。 在衝突期間,每個合作夥伴都必須知道如何使用他的“良好的受虐狂”。

什麼是好的受虐狂? 就是用我們的能力去忍受挫折,忍受困難,延遲快樂,等待。 在激烈衝突的時刻,為了不分開並熬過這個考驗,我們需要忍受的能力,這就是好的自虐。

一對不想或不能生孩子的夫婦是什麼感覺? 現在比以前更容易接受嗎?

與傳統社會不同,現代夫妻堅持各種形式的婚姻、性生活。 現代家庭承認不生孩子的權利。 社會接受沒有孩子的家庭,也接受有孩子的單身女性和有孩子的男性。 這或許是社會的巨大變化之一:如果我們沒有孩子,不代表他們會指責我們,不代表我們比別人差,不代表我們是二流夫妻。 然而,在集體無意識和個人無意識中,一對沒有孩子的夫婦被認為是奇怪的東西。

但同樣,這完全取決於我們談論的是哪個社會。 一切都取決於作為這個社會代表的男人和女人的形象。 例如,在北非的社會中,如果一個女人沒有孩子,她就不能算是女人,如果一個男人沒有孩子,他就不是男人。 但即使在西方社會,如果你沒有孩子,你周圍的人也開始議論起來:可惜他們沒有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太自私了,他們可能有某種生理問題。

為什麼情侶還是會分手?

分手的主要原因是夫妻雙方對性生活不滿意和缺乏溝通。 如果我們今天認為非常有價值的性生活受到影響,這可能會引發伴侶的分離。 或者,如果我們在一對夫婦中沒有足夠的性生活,我們就會開始尋找另一邊的性滿足。 當這對夫婦再也找不到出路時,他們決定離開。

過度認同他人會危及我的自戀和自我認同。

另一個因素——當其中一個配偶不能再忍受同居時,會急於自由。 如果其中一方對家庭投入了很多關注和精力,而另一方則專注於個人發展,那麼同居就失去了意義。 一些有自戀傾向的脆弱個體得出這樣的結論:“我不能再生活在一對夫妻中,不是因為我不再愛,而是因為它破壞了我的個性。” 換句話說,對他人的過度認同會危及我的自戀和自我認同。

今天外部連接的可接受程度如何?

在現代夫妻中,每個伴侶都應該有足夠的自由。 個人的、自戀的興趣變得非常重要。 限制較少。 但在心理層面上,某種協議,一種自戀的契約,是在一對夫妻之間締結的。 “我選擇了你,我們選擇了彼此,在對排他性和我們關係永恆的渴望的驅使下。” 換句話說,我保證你是我唯一的、獨一無二的伙伴,我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基督教的婚姻觀念也有這個想法。 這個想法可能在我們的腦海中,但並非所有事情都以這種方式發生。

我們創造情侶,假設對方會勾引我們,我們會與他人發生愛情故事。

弗洛伊德說,每個合作夥伴的性慾都是多變的,它會從一個對象移動到另一個對象。 因此,最初的約定很難在一生中共同完成,它與性慾的可變性相衝突。 所以今天,隨著個人主義和自由的增長,我們創造夫妻,假設對方會勾引我們,我們會和別人有愛情故事。 這完全取決於夫妻中的每個合作夥伴將如何變化,他的心理髮展將如何,我們無法提前知道這一點。

另外,還要看夫妻本身的進化。 它發展了什麼樣的婚姻文化? 在選擇的家庭文化中,我們能否與某個伴侶有其他無關的聯繫? 或許身邊可以有不傷害伴侶,不危及夫妻存在的故事。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