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動脈粥樣硬化:定義、風險、預防

致動脈粥樣硬化:定義、風險、預防

術語“致動脈粥樣硬化”是指能夠產生動脈粥樣硬化或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炎症細胞和纖維殼組成的斑塊沉積的物質或因素。 如果動脈供應心臟或大腦等重要器官,這種現象尤其危險。 它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包括中風和心肌梗塞。 其初級預防包括採取更好的衛生和飲食習慣。 為已經出現症狀或併發症的患者提供二級預防。 在這種情況下,目標是降低在同一區域或另一個血管區域出現新並發症的風險。

動脈粥樣硬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術語“致動脈粥樣硬化”是指能夠產生動脈粥樣硬化的物質或因素,即由脂質、炎症細胞、平滑肌細胞和結締組織組成的斑塊沉積物。 這些斑塊附著在大中動脈的內壁上,尤其是心臟、大腦和腿部的內壁,並導致這些壁的外觀和性質發生局部改變。 

這些斑塊的沉積會導致嚴重的並發症,例如冠狀動脈疾病,原因如下:

  • 動脈壁增厚和失去彈性(動脈粥樣硬化);
  • 動脈直徑減小(狹窄)。 這種現象可達動脈直徑的70%以上。 這稱為嚴重狹窄;
  • 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血栓形成)。

我們所說的致動脈粥樣硬化飲食是指富含脂肪的飲食,例如西方飲食,在工業加工使脂肪酸氫化後特別富含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可能由多種因素造成,但主要原因是血液中膽固醇過多或高膽固醇血症。 事實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取決於膽固醇的膳食攝入量、其循環水平及其消除之間的平衡。

在生命的過程中,許多機制首先會在動脈壁上造成破裂,特別是在分叉區域:

  • 動脈高血壓,除了對壁的機械作用外,還會改變脂蛋白的細胞內流動;
  • 血管舒縮物質,如血管緊張素和兒茶酚胺,能夠暴露內皮下膠原蛋白;
  • 缺氧物質,如尼古丁,會導致細胞窘迫,導致細胞間連接的擴散。

這些缺口將允許小脂蛋白如 HDL(高密度脂蛋白)和 LDL(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進入動脈壁。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通常被稱為“壞膽固醇”,存在於血液中會積聚。 因此,它產生了第一個早期病變,稱為脂質條紋。 這些是在動脈內壁形成凸起的脂質痕蹟的沉積物。 漸漸地,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在那裡氧化並變成內壁的炎症。 為了消除它,後者招募被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吞噬的巨噬細胞。 除了任何調節機制外,巨噬細胞變得龐大,通過細胞凋亡而死亡,同時保持局部被困。 消除細胞碎片的正常系統無法干預,它們積聚在逐漸增長的粥樣斑塊中。 響應這種機制,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遷移到斑塊中,試圖分離出這種炎症細胞簇。 它們將形成由膠原纖維組成的纖維狀熨平板:整體形成或多或少剛性和穩定的板。 在某些條件下,斑塊巨噬細胞產生能夠消化平滑肌細胞產生的膠原蛋白的蛋白酶。 當這種炎症現像變成慢性時,蛋白酶對纖維的作用促進了熨平板的細化,熨平板變得更加脆弱並可能破裂。 在這種情況下,動脈內壁可能會破裂。 血小板與積聚在斑塊中的細胞碎片和脂質聚集形成凝塊,凝塊會減慢並阻塞血流。

體內膽固醇的流動是由攜帶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提供的,從血液中的食物,從腸道到肝臟或動脈,或從動脈到肝臟。 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想要評估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時,我們會服用這些脂蛋白並比較它們的數量:

  • 如果有大量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將膽固醇帶到動脈,風險就很高。 這就是為什麼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致動脈粥樣硬化;
  • 當 HDL 脂蛋白的血液水平很高時,這種風險就會降低,這確保膽固醇在被清除之前返回肝臟進行處理。 因此,HDL-HDL-膽固醇在其水平高時具有心臟保護作用,而在其水平低時作為心血管危險因素。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會導致哪些症狀?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增厚會逐漸干擾血流並導致局部症狀的出現:

  • 疼痛;
  • 頭暈;
  • 呼吸急促;
  • 走路不穩等。

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並發症源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破裂,導致凝塊或血栓的形成,阻塞血流並導致缺血,其後果可能是嚴重的或致命的。 不同器官的動脈可能會受到影響:

  • 心臟冠狀動脈疾病,以心絞痛或心絞痛為症狀,並有心肌梗塞的風險;
  • 頸動脈,在頸部,有腦血管意外(中風)的風險;
  • 橫膈膜下的腹主動脈,有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 腸道中的消化動脈,有腸系膜梗塞的風險;
  • 腎動脈,在腎髒水平,有腎梗塞的風險;
  • 下肢動脈有下肢跛行症狀。

如何預防和對抗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

除了遺傳、性別和年齡之外,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還依賴於糾正心血管危險因素:

  • 體重控制、高血壓和糖尿病;
  • 戒菸;
  • 定期體育鍛煉;
  •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 限制飲酒;
  • 壓力管理等

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微不足道且未造成影響時,這種一級預防可能就足夠了。 如果這些最初的措施失敗,當斑塊已經形成時,可能會推薦藥物治療。 如果出現並發症的風險很高,也可以立即開處方。 它被系統地推薦用於首次心血管事件後的二級預防。 這種藥物治療包括:

  • 抗血小板藥物,如小劑量阿司匹林,以稀釋血液;
  • 降脂藥物(他汀類藥物、貝特類藥物、依折麥布、消膽胺,單獨或聯合使用),目的是降低壞膽固醇水平、使膽固醇水平正常化和穩定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面對嚴重狹窄的晚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以考慮通過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進行血運重建。 由於膨脹的氣球,這允許擴張動脈粥樣硬化區域 現場 在缺血的動脈中。 為了保持開放並恢復血流,安裝了一個稱為支架的小型機械裝置並留在原位。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