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沒有孩子的人的6個有害神話

不打算擴大家庭的夫婦經常承認:“我們總是不得不為我們沒有孩子尋找藉口,並向他人甚至自己解釋我們的決定。” 做什麼的? 強迫藉口的原因之一是關於無孩子的負面刻板印象。

我和我的妻子比我們大多數熟人更早地組建了家庭:我 21 歲,她 20 歲。那時我們還在上大學。 幾年後,我們仍然沒有孩子——在這裡,我們開始經常聽到其他人通常建立的關於沒有孩子的夫婦的評論和假設。

一些人認為我們的生活仍然難以完整,而另一些人則公開羨慕我們的自由。 許多觀點的背後,都有一個信念,即所有不急於生孩子的人都是只關注自己的自私之人。

我與歷史學家雷切爾·赫拉斯蒂爾(Rachel Hrastil)討論了這個話題,他是《如何沒有孩子:沒有孩子的生活的歷史和哲學》一書的作者。 我們發現了一些關於沒有孩子的夫婦的負面刻板印象,這些印象並沒有得到科學證據的真正支持。

1. 這些人很奇怪

沒有孩子通常被認為是罕見的和不正常的。 統計數據似乎證實:兒童是(或將是)生活在地球上的大多數人。 儘管如此,很難說這種情況是異常的:沒有孩子的人比我們想像的要多得多。

“美國約有 15% 的女性在 45 歲時沒有成為母親,無論是出於選擇還是因為她們無法生育,”Rachel Hrastil 說。 ——這大約是七分之一的女性。 順便說一句,我們中間的左撇子要少得多。”

在德國和瑞士等一些國家,無子女率甚至更高,接近 1:4 的比例。 所以沒有孩子絕非罕見,而是相當典型。

2.他們是自私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我經常聽到“為人父母是自私的解毒劑”。 雖然所有這些有價值的人,父母,只考慮他人(他們的孩子)的幸福,但我仍在等待我自己的自私被治愈。 我懷疑我在這個意義上是獨一無二的。

我相信你認識很多自私的父母。 以及那些沒有孩子的人,但他們當然可以稱為善良和慷慨。 另一方面,以自我為中心的成年人更有可能成為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要么以犧牲孩子為代價堅持自己,要么欣賞自己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那麼這個指責是從哪裡來的呢?

育兒確實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要掌握父母的職業並不容易。

敏銳地意識到自己的犧牲的父親和母親可能會認為沒有孩子的人不知道將時間和精力投入到他人身上意味著什麼。 但是,為人父母既不是削弱利己主義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 此外,還有許多其他方式可以減少以自我為中心,例如通過有意義的服務、慈善、志願服務。

3. 他們的觀點是女權運動的產物

有這樣一種流行的信念:在避孕藥發明和世界各地的婦女開始工作之前,每個人都有孩子。 但 Chrastil 指出,歷史上的女性都選擇不生孩子。 “避孕藥確實發生了很大變化,”她說,“但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

早在 1500 年代,在英國、法國和荷蘭等國家,人們開始推遲結婚並在接近 25-30 歲時結婚。 大約 15-20% 的女性根本沒有結婚,特別是在城市,未婚女性通常沒有孩子。

在維多利亞時代,即使是結婚的人也不一定有孩子。 他們依靠當時可用的節育方法(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它們是有效的)。

4. 他們的生活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滿足感。

許多人認為母性/父性是巔峰,是存在的主要意義。 大多數情況下,那些真正快樂並充分意識到自己為人父母的人是這樣認為的。 在他們看來,沒有孩子的人錯過了寶貴的生活經驗,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和生命資源。

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父母比非父母對生活更滿意。 生孩子可以讓​​你的生活更有意義,但不一定更富裕。 如果你有五歲以下的孩子或十幾歲的孩子,那麼你的幸福感甚至不如沒有孩子的家庭。

5. 他們更容易在晚年經歷孤獨和經濟困難。

生孩子就保證我們老了會有人照顧我們嗎? 沒有孩子是否意味著我們將獨自老去? 當然不是。 研究表明,在財務、健康和社會(不)安全方面,老年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真正的問題。 但對於沒有孩子的人來說,這些問題並不比其他人更嚴重。

沒有孩子的女性往往比同齡的母親過得更好,因為她們工作更多,花費更少

建立和維持老年社會關係的任務擺在每個人面前,無論他的父母/無子女身份如何。 生活在 XNUMX 世紀的成年子女仍然有很多理由不去照顧年邁的父母。

6.他們不參與人類的延續。

與生孩子相比,生育任務對我們的要求要多得多。 例如,解決社會和環境問題或創作為我們的存在帶來美感和意義的藝術作品。 “我希望我在工作中帶來的能力、精力、愛和熱情能夠改變你和其他父母的生活,”Chrastil 評論道。

不用說,縱觀歷史,有無數人為文化做出了傑出貢獻,但他們不是父母:朱莉婭·柴爾德、耶穌基督、弗朗西斯·培根、貝多芬、特蕾莎修女、尼古拉斯·哥白尼、奧普拉·溫弗瑞——不勝枚舉。 養育孩子的人和不熟悉為人父母的人之間,有著密切的、幾乎是共生的關係。 我們都非常需要彼此,Rachel Hrastil 總結道。


關於作者:Seth J. Gillihan 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認知行為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學助理教授。 關於認知行為療法 (CBT) 的文章、書籍章節的作者,以及基於 CBT 原則的自助圖表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