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誤區2。 壓抑自己的感受是錯誤和有害的。 被驅趕到靈魂深處,它們導致情緒過度緊張,充滿了崩潰。 因此,任何感情,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都必須公開表達。 如果出於道德原因表達一個人的煩惱或憤怒是不可接受的,則必須將它們倒在無生命的物體上——例如,敲打枕頭。

二十年前,日本經理人的異國經歷廣為人知。 在一些工業企業的更衣室裡,安裝了像沙袋一樣的老闆橡皮娃娃,允許工人用竹棍毆打,據說是為了緩和情緒緊張,釋放對老闆積累的敵意。 從那時起,已經過去了很多時間,但沒有關於這項創新的心理效果的報導。 似乎它仍然是一個奇怪的插曲,沒有嚴重的後果。 儘管如此,今天仍有許多關於情緒自我調節的手冊提到它,並敦促讀者不要“控制住自己”,相反,不要克制自己的情緒。

實境

愛荷華大學教授布拉德·布什曼 (Brad Bushman) 表示,對無生命的物體發洩憤怒並不會緩解壓力,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他的實驗中,布什曼在學生完成一項學習任務時故意用侮辱性的言論取笑他的學生。 然後他們中的一些人被要求用出氣筒發洩他們的憤怒。 事實證明,“鎮靜”程序並沒有讓學生感到平靜——根據心理生理檢查,他們比沒有接受“放鬆”的學生更加煩躁和攻擊性。

教授總結道:“任何理智的人,以這種方式發洩他的憤怒,都知道真正的憤怒來源仍然是無懈可擊的,而這更加令人惱火。 此外,如果一個人期望從程序中平靜下來,但它沒有到來,這只會增加煩惱。

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 George Bonanno 決定將學生的壓力水平與他們控制情緒的能力進行比較。 他測量了一年級學生的壓力水平,並要求他們進行一項實驗,在該實驗中他們必須展示不同程度的情緒表達——誇張、低調和正常。

一年半後,Bonanno 將受試者召集在一起並測量他們的壓力水平。 事實證明,壓力最小的學生正是在實驗中成功地根據命令增加和抑制情緒的學生。 此外,正如科學家發現的那樣,這些學生更能適應對話者的狀態。

客觀建議

任何體育活動都有助於釋放情緒壓力,但前提是它與攻擊性行為(甚至遊戲)無關。 在心理壓力大的情況下,改用運動鍛煉、跑步、步行等是有用的。 此外,讓自己從壓力源上轉移注意力並專注於與壓力無關的事情是很有用的——聽音樂、讀書等。↑

此外,壓抑自己的情緒並沒有錯。 相反,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控制自己和根據情況表達自己的感受的能力。 這樣做的結果是心靈的平靜和充分的溝通——比任何感情的自發表達更成功和有效↑。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