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為什麼我們要購買蕎麥和衛生紙

來自四面八方的令人不安的新聞攻擊。 信息空間充斥著關於大流行的可怕材料。 我們測量的生活突然變成了災難電影的場景。 但一切都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怕嗎? 或者,也許我們只是恐慌? 神經學家和心理治療師羅伯特·阿魯沙諾夫將幫助您解決這個問題。

讓我們深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呼氣,並嘗試理性地處理這個問題——恐慌真正來自哪裡,每次更新新聞提要時是否值得恐懼戰栗?

“羊群”的感覺具有傳染性

一個人容易屈服於從眾心理,普遍的恐慌也不例外。 首先,自我保護的本能開始發揮作用。我們在一個群體中比獨自一人更安全。 其次,在人群中,對正在發生的事情的個人責任較少。

在物理學中,有“感應”的概念:一個帶電體將激發傳遞給其他物體。 如果一個不帶電的粒子在被磁化或帶電的中間,那麼激發就會轉移到它身上。

物理定律也適用於社會。 我們處於“心理感應”狀態:那些恐慌的人“指控”他人,他們反過來又將“指控”傳遞下去。 最終,情緒緊張蔓延開來,俘獲了所有人。

傳染性也是由於恐慌的人(感應器)和被他們“充電”的人(接受者)在某些時候改變了位置,並繼續將恐慌的電荷轉移給彼此,就像排球一樣。 這個過程很難停止。

“大家都跑了,我跑了……”

恐慌是對真實或感知到的威脅的無意識恐懼。 是他阻止我們客觀地思考並推動我們採取無意識的行動。

現在正在盡一切努力阻止病毒:國家邊界正在關閉,機構正在宣布隔離,一些人處於“居家隔離”狀態。 出於某種原因,我們在以前的流行病中沒有觀察到這些措施。

冠狀病毒:預防措施還是精神食療?

因此,有些人開始認為世界末日已經到來。 人們試聽他們聽到和讀到的內容:“如果我被禁止離開家,我會吃什麼?” 所謂的“恐慌行為”,會開啟自我保護本能的全部力量。 人群試圖在恐懼中生存。 食物有助於感覺相對安全:“你不能離開家,所以至少我不會餓死。”

結果,保質期長的產品從商店裡消失了:蕎麥和燉菜、大米、冷凍方便食品,當然還有衛生紙。 人們正在囤積物資,就好像他們要在隔離區生活數月甚至數年一樣。 買一打雞蛋或香蕉,你需要搜索周圍所有的超市,網上訂購的所有東西都不會早於一周後送達。

在恐慌狀態下,行為的方向和形式是由人群決定的。 因此,每個人都在跑步,我也在跑步,每個人都在購買——我需要它。 既然大家都在做,那就說明它太對了。

為什麼恐慌是危險的

自我保護的本能使我們將每個咳嗽或打噴嚏的人視為潛在威脅。 我們的戰鬥或逃跑防禦機制開始發揮作用,引發攻擊或迴避。 我們要么攻擊威脅我們的人,要么躲起來。 恐慌導致衝突和衝突。

此外,與恐懼相關的一種或另一種疾病會加劇——焦慮症、恐懼症。 絕望、抑鬱、情緒不穩定都會加重。 而這一切對孩子的影響尤其強烈。 成年人就是他們的榜樣。 孩子們複製他們的情緒。 社會的焦慮,尤其是母親的焦慮,增加了孩子的焦慮。 成年人不應該忘記這一點。

衛生、和平與積極

停止不斷地尋找恐懼的確認,發明可怕的結果,結束自己。 讓我們清醒地接受我們所聽到的。 信息往往沒有完整呈現,被扭曲和歪曲。

從現在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中尋找積極的一面。 休息一下,閱讀,聽音樂,做一些你以前沒有時間做的事情。 遵守個人衛生規則。

如果嚴重焦慮、恐慌反應傾向、情緒低落、絕望、睡眠障礙持續數天,請聯繫專家: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 照顧好你的心理健康。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