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星球的“耐心邊界”

人們不應跨越某些界限,以免釀成生態災難,嚴重威脅地球上人類的生存。

研究人員說有兩種這樣的邊界。 明尼蘇達大學環保主義者喬納森·弗利說,其中一個邊界就是災難性事件發生時的臨界點。 在另一種情況下,這些是漸進的變化,但是超出了人類歷史確定的範圍。

以下是目前正在積極討論的七個此類邊界:

平流層中的臭氧

如果科學家和政​​治領導人不共同努力控制消耗臭氧層化學物質的釋放,地球的臭氧層可能會達到人們可以在幾分鐘內曬黑的程度。 1989 年的《蒙特利爾議定書》禁止使用氯氟烴,從而使南極洲免於永久性臭氧空洞的陰影。

環保主義者認為,臨​​界點是平流層(大氣上層)的臭氧含量比 5-1964 年的水平減少 1980%。

墨西哥城能源與環境保護戰略研究中心負責人馬里奧·莫利納認為,全球臭氧消耗 60% 將是一場災難,但損失 5% 將危害人類健康和環境.

土地利用

目前,環保主義者將土地用於農業和工業的限制限制為 15%,這使動植物有機會維持其種群數量。

這樣的限制被稱為“明智的想法”,但還為時過早。 倫敦國際環境與發展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史蒂夫巴斯表示,這個數字無法說服政策制定者。 對於人類來說,土地利用太有利了​​。

巴斯說,限制集約化土地使用實踐是現實的。 有必要發展節約型農業。 歷史模式已經導致土壤退化和沙塵暴。

飲用水

淡水是生活的基本需求,但人們將大量的淡水用於農業。 弗利和他的同事們建議,每年從河流、湖泊、地下水庫中抽取的水量不應超過 4000 立方公里——這大約是密歇根湖的水量。 目前,這個數字是每年2600立方公里。

一個地區的集約化農業可能會消耗大部分淡水,而在世界另一處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可能根本就沒有農業。 因此,對淡水使用的限制應因地區而異。 但“行星邊界”這個想法應該是起點。

海洋酸化

高濃度的二氧化碳會稀釋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所需的礦物質。 生態學家通過觀察文石(珊瑚礁的礦物組成部分)來定義氧化邊界,文石應該至少是工業化前平均水平的 80%。

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的海洋化學家彼得布魯爾說,該數字是基於實驗室實驗的結果,這些實驗表明減少文石會減緩珊瑚礁的生長。 一些海洋生物將能夠在文石含量低的情況下生存,但不斷加劇的海洋酸化可能會殺死生活在珊瑚礁周圍的許多物種。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

如今,物種正以每年百萬分之 10 到 100 的速度滅絕。 目前,環保人士表示:物種滅絕不應超過每年百萬分之十的門檻。 目前的滅絕速度顯然已經超過了。

華盛頓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館長 Christian Samper 說,唯一的困難在於物種追踪。 對於昆蟲和大多數海洋無脊椎動物來說尤其如此。

Samper 建議將滅絕率劃分為每個物種組的威脅級別。 因此,將考慮生命之樹各個分支的進化歷史。

氮磷循環

氮是最重要的元素,其含量決定了地球上植物和農作物的數量。 磷滋養植物和動物。 限制這些元素的數量可能導致物種滅絕的威脅。

生態學家認為,人類不應將超過 25% 的氮添加到從大氣中進入陸地的氮中。 但事實證明這些限製過於武斷。 米爾布魯克生態系統研究所所長威廉·施萊辛格 (William Schlesinger) 指出,土壤細菌可以改變氮含量,因此其循環受人為影響較小。 磷是一種不穩定元素,其儲量可在 200 年內耗盡。

他說,雖然人們試圖保持這些閾值,但有害生產往往會累積其負面影響。

氣候變化

許多科學家和政​​治家將百萬分之 350 視為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長期目標限值。 這個數字是從假設超過它會導致升溫 2 攝氏度得出的。

然而,這個數字一直存在爭議,因為這個特定的水平在未來可能是危險的。 眾所周知,15-20%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會無限期地留在大氣中。 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排放了超過 2 萬億噸的二氧化碳,人類已經接近臨界極限,超過這個極限全球變暖將失控。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