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第12章簡要介紹了兩個以前沒有討論過的、讀者可能特別感興趣的話題。

首先,我將考慮生物因素對攻擊性的影響。 儘管本書的重點是當前和/或過去情況下的心理過程和因素,但我們仍然需要同意,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攻擊性也是由身體和大腦的生理過程引起的。

已經對生物決定因素所起的作用進行了大量研究。 然而,下一章將是非常有選擇性的,並且只會涉及我們關於生理學對攻擊性影響的一小部分知識。 在簡要考慮了攻擊性本能的概念後,我研究了遺傳對人們暴力傾向的影響,然後研究了性激素對各種攻擊性表現的可能影響。

本章最後簡要概述了酒精如何影響暴力行為。 本章主要處理方法論問題。 這裡提出的許多想法和假設都是基於對兒童和成人進行的實驗室實驗。

進一步的推理致力於研究人員對人類行為進行實驗所使用的邏輯。

渴望仇恨和毀滅?

1932年,國聯邀請愛因斯坦選拔傑出人物,就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問題與他交換意見。 國際聯盟希望發表討論,以促進當今知識界領袖之間的交流。 愛因斯坦同意並提出討論國際衝突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記憶猶新地留在了這位科學家的記憶中,他認為沒有什麼比“尋找某種方法來拯救人類免受戰爭威脅”更重要的了。 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當然沒想到這個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 他懷疑人類心理學中潛伏著好戰和殘忍,他求助於精神分析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確認他的假設。 見 →

人有暴力的本能嗎? 什麼是本能?

為了理解本能的侵略慾望的概念,我們必須首先澄清“本能”一詞的含義。 這個詞的使用方式完全不同,當一個人談到本能行為時,並不總是可以肯定地說出究竟是什麼意思。 我們有時會聽到一個人,在突發情況的影響下,“本能地行動”。 這是否意味著他以基因編程的方式做出反應,或者他或她對意外情況做出反應而不加思考? 見 →

對傳統本能概念的批判

傳統本能概念的主要問題是缺乏足夠的經驗基礎。 動物行為主義者嚴重質疑洛倫茲關於動物攻擊性的一些強烈主張。 尤其是他關於自動抑制各種動物的攻擊性的評論。 Lorenz 表示,大多數能夠輕易殺死同種其他成員的動物都有本能機制,可以迅速停止攻擊。 人類缺乏這樣的機制,我們是唯一會自我滅絕的物種。 見 →

遺傳對攻擊性的影響

1966 年 XNUMX 月,一個名叫理查德斯派克的精神錯亂的年輕人在芝加哥謀殺了八名護士。 可怕的罪行引起了全國的關注,媒體對這起事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眾所周知,斯佩克的手臂上紋著“生來就是為了喚醒地獄”的紋身。

我們不知道理查德·斯佩克是否真的天生就有犯罪傾向,導致他無情地犯罪,或者以某種方式促使他殺人的“暴力基因”是否來自他的父母,但我想問更普遍的問題:有沒有遺傳的暴力傾向? 見 →

攻擊性表現的性別差異

近年來,兩性代表的侵略表現形式的差異已成為討論的主題。 許多讀者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這個話題存在爭議。 乍一看,男性似乎比女性更容易受到暴力攻擊。 儘管如此,許多心理學家認為差異並不那麼明顯,有時甚至根本不明顯(例如:Frodi, Macalay & Thome, 1977)。 讓我們考慮對這些差異的研究,並嘗試確定性激素在刺激攻擊性中的作用。 見 →

激素的作用

性激素可以影響動物的攻擊性。 人們只需要看看動物被閹割時會發生什麼。 一匹野馬變成一匹聽話的馬,一頭野牛變成一頭慢牛,一隻頑皮的狗變成一隻穩重的寵物。 也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 當閹割的雄性動物被注射睾酮時,它的攻擊性再次增加(伊麗莎白·比曼(Elizabeth Beeman,Beeman,1947 年對這個主題進行了一項經典研究)。

也許人類的攻擊性,就像動物的攻擊性一樣,取決於雄性激素? 見 →

酒精和侵略

我對生物因素對攻擊性影響的簡要回顧的最後一個主題是酒精的影響。 人們早就知道,喝酒後人的行為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用莎士比亞的話來說,酒精可以“偷走他們的思想”,甚至可能“把他們變成動物”。

犯罪統計數據揭示了酒精和暴力之間的明確關係。 例如,在關於醉酒與謀殺之間關係的研究中,近年來美國警方記錄的所有謀殺案中,有一半或三分之二的謀殺案都與酒精有關。 酒精飲料也會影響各種反社會行為,包括家庭暴力。 見 →

總結

在本章中,我考慮了生物過程影響攻擊行為的幾種方式。 我首先分析了攻擊性本能的傳統概念,特別是在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康拉德·洛倫茲提出的類似表述中使用這個概念。 儘管“本能”一詞非常模糊並且具有許多不同的含義,但弗洛伊德和洛倫茲都認為“攻擊性本能”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發產生的摧毀一個人的衝動。 見 →

章13

標準實驗程序。 支持實驗室實驗的一些論據。 見 →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