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人們相信,每犯一個錯誤,我們都會獲得經驗和智慧。 但真的是這樣嗎? 精神分析學家 Andrey Rossokhin 談到了“從錯誤中學習”的刻板印象,並保證所獲得的經驗不能防止重複失誤。

«人類容易犯錯誤。 但只有傻子才會堅持自己的錯誤”——西塞羅這個大約在公元前 80 年左右形成的思想激發了極大的樂觀:如果我們需要妄想來發展和前進,那麼迷失值得嗎!

而現在,家長們鼓勵因未完成作業而被打分的孩子:“讓這給你上一課吧!” 現在經理向員工保證他承認自己的錯誤並決心改正。 但說實話:我們當中誰沒有碰巧一次又一次地踩在同一個耙子上? 有多少人能夠一勞永逸地改掉一個壞習慣? 也許缺乏意志力是罪魁禍首?

一個人通過從錯誤中學習來發展的想法具有誤導性和破壞性。 它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其簡化的概念,即從不完美到完美的運動。 在這個邏輯中,人就像一個機器人,一個系統,可以根據已經發生的故障,進行修正、調整,設置更準確的坐標。 假設每次調整的系統工作效率越來越高,錯誤越來越少。

事實上,這句話拒絕了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的無意識。 畢竟,事實上,我們並沒有從最壞走向最好。 為了尋找新的意義,我們正在從一個衝突轉移到另一個衝突,這是不可避免的。

假設一個人表現出攻擊性而不是同情和擔心,認為他犯了錯誤。 他不明白在那一刻他還沒有準備好接受其他任何事情。 這就是他的意識狀態,這就是他的能力水平(當然,除非這是一個有意識的步驟,這也不能稱為錯誤,而是濫用,犯罪)。

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都在不斷變化,不可能假設五分鐘前的行為仍然是錯誤的。

誰知道為什麼一個人會踩在同一個耙子上? 可能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想要傷害自己,或引起他人的憐憫,或向自己或向某人證明某事。 這裡有什麼問題? 是的,我們需要嘗試了解是什麼讓我們這樣做。 但是希望將來避免這種情況很奇怪。

我們的生活不是“土撥鼠日”,在那裡你可以在犯了錯誤後糾正它,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處於同一點。 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都在不斷變化,不可能假設五分鐘前的行為仍然是錯誤的。

不談論錯誤是有意義的,而是談論我們積累和分析的經驗,同時意識到在新的、變化的條件下,它可能不會直接有用。 那麼是什麼給了我們這種體驗呢?

在與他人和自己、自己的慾望和感受保持直接接觸的同時,收集內心力量並採取行動的能力。 正是這種活生生的接觸將讓人生的每一步和每一刻——與積累的經驗相稱——重新感知和評估。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