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童年時期養成的習慣和行為模式常常使我們無法欣賞自己、過上充實的生活和快樂。 作家佩格斯特里普列出了最好盡快放棄的五種行為和思維模式。

放下過去,設定和保持個人界限是在不受歡迎的家庭長大的人經常遇到的三個關鍵生活技能。 結果,他們產生了一種焦慮的依戀。 他們常常築起“中國的長城”,讓他們避免任何衝突,寧願不改變任何事情,只是不承擔解決問題的責任。 或者他們害怕設定合理的界限,因為害怕被拋棄,因此,他們堅持到了該放棄的時候了。

那麼這些習慣是什麼?

1. 試圖取悅他人

害怕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成為焦慮的成年人,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試圖保持和平與平靜。 他們試圖取悅所有人,而不是表達不滿,因為在他們看來,任何宣示自己利益的企圖都會導致衝突或中斷。 當事情不對勁時,他們會責備自己,所以他們假裝什麼都沒發生。 但這是一個失敗的策略,它阻止你前進,很容易讓你成為操縱者的受害者。

一直試圖取悅冒犯你的人也會以糟糕的結果結束——你只會讓自己更加脆弱。 類似的原則也適用於人際關係。 要解決衝突,您需要公開討論它,而不是揮舞白旗,希望一切都能以某種方式自行解決。

2. 願意忍受侮辱

在不斷受到侮辱是常態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並不是他們有意識地容忍冒犯性言論,他們通常根本沒有註意到它們。 他們對這種待遇變得不敏感,特別是如果他們還沒有意識到童年經歷如何塑造了他們的個性。

要區分侮辱和建設性批評,請注意說話者的動機

任何針對一個人的個性的批評(“你總是……”或“你從不……”)、貶損或輕蔑的綽號(愚蠢、怪胎、懶惰、剎車、邋遢)、旨在傷害他人的言論,都是一種侮辱。 沉默的漠視——拒絕回答,好像你沒有被聽到,或者對你的話做出輕蔑或嘲笑的反應——是另一種形式的侮辱。

要區分侮辱和建設性批評,請注意說話者的動機:他想幫助還是傷害? 說這些話的語氣也很重要。 請記住,冒犯的人經常說他們只是想提出建設性的批評。 但如果聽了他們的話,你感到空虛或沮喪,那麼他們的目標就不同了。 你應該誠實地表達你的感受。

3. 試圖改變他人

如果您認為朋友或您的伴侶需要改變才能使你們的關係變得完美,請想一想:也許這個人對一切都很滿意並且不想改變任何事情? 你無法改變任何人。 我們只能改變自己。 如果伴侶不適合你,對自己誠實,承認這段關係不太可能有未來。

4.後悔浪費時間

我們都經歷過對失去的恐懼,但有些人特別容易出現這種焦慮。 每次我們考慮是否要結束一段關係時,我們都會記住我們投入了多少金錢、經驗、時間和精力。 例如:“我們結婚10年了,如果我離開,那10年就白白浪費了。”

浪漫或友誼關係,工作也是如此。 當然,你的“投資”是無法收回的,但這樣的想法會阻止你決定做出重要且必要的改變。

5. 過分相信別人(和自己)的過分批評

我們在童年時聽到的關於自己的事情(讚美或無休止的批評)成為我們對自己的深刻想法的基礎。 一個得到足夠愛的孩子會欣賞自己,不會容忍任何貶低他或侮辱他的企圖。

試著注意任何過度的批評,別人的或你自己的。

一個缺乏安全感、有焦慮型依戀的孩子,經常不得不聽取關於他能力的貶損評論,“吸收”這些關於自己的想法,變得自我批評。 這樣的人認為自己的缺點是人生所有失敗的原因:“我沒有被錄用,因為我是個失敗者”,“我沒有被邀請,因為我很無聊”,“關係破裂,因為沒有什麼可以愛我。”

試著注意任何過度的批評,別人的或你自己的。 而且你不必無條件地信任她。 專注於你的優勢,與批評你的“內心聲音”爭論——這只不過是你在童年時“吸收”的那些言論的迴聲。 不要讓和你一起出去玩的人讓你成為嘲笑的對象。

請記住,通過了解您隱藏的自動模式,您將朝著重要的變化邁出第一步。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