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虐待受害者經常無法離開施虐者?

“既然事情這麼糟,為什麼不離開呢?” — 對某人遭受家庭暴力、羞辱、虐待的故事的最常見反應。 但是,顯然,一切都不是那麼簡單:嚴重的原因使受害者繼續陷入痛苦的關係中。

關於家庭暴力和其他形式的欺凌有很多神話。 許多人錯誤地認為,這種待遇的受害者是喜歡被折磨的受虐狂。 據稱,他們“要求”或“挑釁”他們的伴侶虐待。

無論別人說什麼或做什麼,我們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對於任何問題,都有許多非暴力的解決方案。 但施虐者通常認為是伴侶對他們的行為負責,實際上是對關係中的任何問題負責。 最糟糕的是,受害者也有同樣的想法。

典型的欺凌週期通常看起來像這樣。 發生暴力事件。 受害者生氣、害怕、受傷、受到創傷。 一段時間過去了,關係恢復“正常”:爭吵開始,緊張加劇。 在緊張的最高峰,發生了“爆炸”——新的暴力事件。 然後循環重複。

暴力事件發生後,受害者開始分析自己的行為並試圖改變

在“平靜”期間,沒有暴力或虐待,受害者通常會經歷幾個階段。 她是:

1。 等候 當伴侶平靜下來並再次變得“正常”時。

2.忘記 關於暴力事件,決定原諒折磨者並表現得若無其事。

3. 試圖向合作夥伴解釋他的錯誤之處。 在受害者看來,如果她能向施虐者展示他的行為是多麼不理智,他對她做了多麼痛苦,那麼他就會“理解一切”並改變。

4.思考如何改變她。 施虐者通常試圖說服受害者她沒有充分感知現實。 暴力事件發生後,受害者開始分析自己的行為並試圖改變,以免再次發生暴力事件。

在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諮詢時,許多專業人士,包括心理治療師和神父,並沒有以適當的同情和理解對待他們。 他們常常想知道為什麼他們不與折磨者斷絕關係。 但是,如果你想弄清楚,你往往會發現一個人並沒有離開,因為他內心深處很同情他的伴侶,認為這對他來說“真的很難”。

受害者常常無意識地認同施虐者的“受過創傷的內在小孩”。 在她看來,他一定會改變,只要她能明白“愛他更好”。 她說服自己,他傷害她只是因為他自己被內心的痛苦折磨著,他只是把它發洩在那些落在胳膊下的人身上,而不是來自邪惡。

大多數情況下,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在童年時期的經歷中培養了非凡的同理心——例如,如果在童年時期,他們不得不看著他們的父母、兄弟或姐妹被欺負,並且他們強烈地感到自己的無助。

受害者陷入了“重複強迫”的惡性循環,試圖糾正他們小時候目睹的不公正現象。

而現在人已經成熟,開始了一段感情,但蟄伏的創傷記憶並沒有消失,內心的矛盾還需要化解。 為折磨她的人感到難過,她陷入了“強迫性重複”的惡性循環,彷彿一遍又一遍地試圖“糾正”她在童年時觀察到的不公正。 但是,如果她試圖“更好地愛”她的伴侶,他只會利用這一點來更巧妙地操縱她,利用她為自己的目的感同身受的能力。

即使其他人看到施虐者的行為多麼令人髮指和噁心,受害者通常也很難意識到這一點。 她對自己的虐待產生了一種健忘症; 她幾乎忘記了這段關係中發生的所有壞事。 因此,她的心靈試圖保護自己免受情感創傷。 您需要了解:這確實是一種保護方式,儘管最不健康且最無效率。


資料來源:心理中心。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