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動物會說話,人類會吃掉它們嗎?

著名的英國未來學家伊恩·皮爾森預測,到 2050 年,人類將能夠在他們的寵物和其他動物體內植入設備,使他們能夠與我們交談。

問題來了:如果這樣的設備也能讓那些為了食物而飼養和殺死的動物發出聲音,這是否會迫使人們重新考慮他們對吃肉的看法?

首先,重要的是要了解這種技術會給動物帶來什麼樣的機會。 令人懷疑的是,她是否會允許動物協調他們的努力並以某種奧威爾式的方式推翻他們的俘虜。 動物之間有一定的交流方式,但它們不能相互合作來實現一些複雜的目標,因為這需要它們額外的能力。

這項技術很可能會為當前的動物交流曲目提供一些語義覆蓋(例如,“汪,汪!”的意思是“入侵者,入侵者!”)。 很可能僅這一點就可能導致一些人停止吃肉,因為會說話的牛和豬會在我們眼中“人性化”,在我們看來更像我們自己。

有一些經驗證據支持這一觀點。 由作家和心理學家 Brock Bastian 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要求人們寫一篇關於動物與人類有何相似之處的短文,反之亦然——人類是動物。 將動物人性化的參與者對動物的態度比在人類身上發現動物特徵的參與者更積極。

因此,如果這項技術允許我們將動物視為更像人類,那麼它可能有助於更好地治療它們。

但是讓我們想像一下,這種技術可以做得更多,即向我們揭示動物的思想。 這可以使動物受益的一種方法是向我們展示動物對未來的看法。 這可能會阻止人們將動物視為食物,因為這會使我們將動物視為珍視自己生命的生物。

“人道”殺戮的概念是基於這樣一種想法,即可以通過努力減少動物的痛苦來殺死動物。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在我們看來,動物不考慮他們的未來,不重視他們未來的幸福,被困在“此時此地”。

如果技術讓動物能夠向我們展示他們對未來的願景(想像你的狗說“我想打球!”)並且他們珍視自己的生命(“不要殺我!”),這是可能的我們會對為了肉而被殺的動物有更多的同情心。

但是,這裡可能會有一些障礙。 首先,人們可能會簡單地將形成思想的能力歸因於技術而不是動物。 因此,這不會改變我們對動物智能的基本理解。

其次,無論如何,人們往往傾向於忽略有關動物智力的信息。

在一系列特殊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實驗改變了人們對不同動物聰明程度的理解。 人們被發現使用有關動物智力的信息,以防止他們對參與傷害他們文化中的智能動物感到難過。 如果動物已經在特定文化群體中用作食物,人們會忽略有關動物智力的信息。 但是當人們想到不被食用的動物或在其他文化中用作食物的動物時,他們認為動物的智力很重要。

所以很有可能給動物說話的機會不會改變人們對它們的道德態度——至少對那些人們已經吃過的動物。

但我們必須記住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動物與我們交流不需要任何技術。 他們與我們交談的方式會影響我們對待他們的方式。 哭泣、受驚的嬰兒和哭泣、受驚的豬並沒有太大區別。 出生後不久,小牛被偷走的奶牛會悲痛并痛苦地尖叫數週。 問題是,我們懶得真正傾聽。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