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戰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統治世界

2016 年,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其總裁克勞斯·馬丁·施瓦布 (Klaus Martin Schwab) 談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一個完全自動化的新時代,人類智能與人工智能之間將展開競爭。 這篇演講(以及同名書籍)被認為是新技術發展的轉折點。 許多國家不得不選擇他們要走的道路:技術優先於個人權利和自由,還是相反? 因此,技術轉折點變成了社會和政治轉折點。

施瓦布還談到了什麼,為什麼它如此重要?

這場革命將改變人與機器之間的力量平衡:人工智能 (AI) 和機器人將創造新的職業,但也會消滅舊的職業。 所有這些都將導致社會不平等和其他社會動盪。

數字技術將為那些及時押注於數字技術的人帶來巨大優勢:發明家、股東和風險投資者。 這同樣適用於各州。

在當今全球領導地位的競賽中,誰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影響力最大,誰就會獲勝。 未來五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帶來的利潤估計為16萬億美元,b最大的份額將流向美國和中國。

中國IT專家李開復在他的《人工智能的超級大國》一書中寫到了中美在技術領域的鬥爭、矽谷現像以及兩國之間的巨大差異。

美國和中國:軍備競賽

USA 被認為是人工智能領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 總部設在矽谷的全球巨頭——如穀歌、蘋果、Facebook 或微軟——非常關注這些發展。 數十家初創公司加入了他們的行列。

2019 年,唐納德·特朗普委託創建了美國人工智能計劃。 它在五個方面發揮作用:

國防部 AI 戰略部門討論了將這些技術用於滿足軍事需求和網絡安全的問題。 同時,早在2019年,美國就承認中國在與人工智能研究相關的一些指標上的優勢。

2019年,美國政府撥款約1億美元用於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 然而,到 2020 年,只有 4% 的美國 CEO 計劃實施人工智能技術,而 20 年這一比例為 2019%。他們認為,技術可能帶來的風險遠高於其能力。

中國 旨在在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方面超越美國。 起點可以考慮2017年,國家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戰略出台。 按照它的說法,到2020年,中國應該在該領域趕上世界領先水平,中國人工智能市場總量應該超過22億美元。 他們計劃在智能製造、醫藥、城市、農業和國防領域投資 700 億美元。

數字戰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統治世界
數字戰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統治世界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將人工智能視為“技術革命的驅動力”和經濟增長。 中國谷歌前總裁李開復將此歸因於AlphaGo(谷歌總公司開發)戰勝中國圍棋冠軍柯潔。 這已成為中國面臨的技術挑戰。

迄今為止,中國主要不如美國等國家的主要是基礎理論研究,基於人工智能的基礎算法和芯片的開發。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中國正積極從世界市場借鑒最好的技術和專家,同時不允許外國公司在國內與中國公司競爭。

同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所有公司中,分階段選出最優秀的,晉升為行業龍頭。 電信行業已經採用了類似的方法。 2019年,首個人工智能創新與應用試驗區在上海啟動建設。

2020 年,政府承諾再投資 1,4 萬億美元用於 5G、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汽車。 他們押注最大的雲計算和數據分析提供商——阿里巴巴集團控股和騰訊控股。

百度,人臉識別準確率高達99%的“中國谷歌”,創業公司科大訊飛和Face最為成功。 中國微電路市場僅在一年內——從 2018 年到 2019 年——就增長了 50%:達到 1,73 億美元。

面對貿易戰和與美國日益惡化的外交關係,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加強了軍民融合項目。 主要目標不僅是技術上的,而且是對美國的地緣政治優勢。

儘管中國在大數據和個人數據的無限訪問方面已經成功超越美國,但在技術解決方案、研究和設備領域仍然落後。 與此同時,中國人發表了更多關於人工智能的文章。

但是要發展人工智能項目,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資源和國家的支持。 需要無限制地訪問大數據:正是它們為研究和開發以及機器人、算法和神經網絡的訓練提供了基礎。

大數據和公民自由:進步的代價是什麼?

美國也很重視大數據,相信它對經濟發展的潛力。 即使在奧巴馬的領導下,政府也推出了總計 200 億美元的六個聯邦大數據項目。

然而,隨著大數據和個人數據的保護,這裡的一切都變得不那麼簡單了。 轉折點是 11 年 2011 月 XNUMX 日的事件。據信,當時國家提供特殊服務,可以無限制地訪問其公民的個人數據。

2007 年,通過了《打擊恐怖主義法》。 從同年開始,PRISM 出現在 FBI 和 CIA 的支配之下——這是最先進的服務之一,收集有關社交網絡所有用戶的個人數據,以及 Microsoft、Google、Apple、Yahoo 服務,甚至電話記錄。 此前在項目組工作的愛德華·斯諾登談到這個基地。

除了聊天、電子郵件中的對話和消息外,該程序還收集和存儲地理位置數據、瀏覽器歷史記錄。 與個人數據相比,此類數據在美國受到的保護要少得多。 所有這些數據都是由來自矽谷的相同 IT 巨頭收集和使用的。

與此同時,還沒有統一的一攬子法律和措施來規範大數據的使用。 一切都基於每個特定公司的隱私政策和保護數據和匿名用戶的正式義務。 此外,每個州在這方面都有自己的規則和法律。

一些州仍在努力保護其公民的數據,至少不受公司的影響。 加州擁有自 2020 年以來全國最嚴格的數據保護法。根據該法,互聯網用戶有權知道公司收集了哪些關於他們的信息,以及他們如何以及為何使用這些信息。 任何用戶都可以要求刪除或禁止收集。 一年前,它還禁止在警察和特殊服務的工作中使用面部識別。

數據匿名化是美國公司常用的工具:當數據被匿名化時,無法從中識別出具體的人。 然而,這為公司收集、分析和應用數據用於商業目的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同時,保密要求不再適用於它們。 此類數據通過特殊交易所和個體經紀人自由出售。

通過推動法律防止在聯邦層面收集和出售數據,美國可能會面臨技術問題,而這些問題實際上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 因此,您可以在手機和應用程序中關閉位置跟踪,但是廣播這些數據的衛星呢? 現在軌道上大約有 800 個,而且不可能將它們關閉:這樣一來,我們將沒有互聯網、通信和重要數據——包括即將來臨的風暴和颶風的圖像。

在中國,《網絡安全法》自 2017 年起生效。它一方面禁止互聯網公司在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收集和出售用戶信息。 2018年,他們甚至發布了個人數據保護規範,被認為是最接近歐洲GDPR的規範之一。 但是,規範只是一套規則,不是法律,並不允許公民在法庭上維權。

另一方面,法律要求移動運營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和戰略企業將部分數據存儲在國內,並根據要求將其傳輸給當局。 在我們國家,類似的東西規定了所謂的“春季法”。 同時,監管機構可以訪問任何個人信息:電話、信件、聊天記錄、瀏覽器歷史記錄、地理定位。

中國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法規總共有200多部。 自2019年以來,所有流行的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如果違反法律收集用戶數據,就會被檢查和屏蔽。 那些根據用戶偏好形成帖子提要或顯示廣告的服務也屬於範圍。 為了盡可能限制對網絡信息的訪問,該國設有“金盾牌”,依法過濾互聯網流量。

從2019年開始,中國開始放棄國外的電腦和軟件。 自2020年以來,中國企業被要求轉向雲計算,並提供有關IT設備對國家安全影響的詳細報告。 所有這一切都發生在與美國發生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供應商對 5G 設備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這樣的政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反對。 美國聯邦調查局表示,通過中國服務器傳輸的數據並不安全:當地情報機構可以訪問這些數據。 在他之後,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國際公司表達了擔憂。

世界人權組織人權觀察指出,中國已經建立了“全面的國家電子監控網絡和完善的互聯網審查制度”。 25 個聯合國成員國同意他們的觀點。

最突出的例子是新疆,國家在那裡監視著 13 萬維吾爾人,這是一個穆斯林少數民族。 使用面部識別,跟踪所有動作,對話,通信和鎮壓。 “社會信用”系統也受到批評:從公務員的角度來看,只有那些具有足夠信用評級的人才能獲得各種服務甚至出國航班。

還有其他例子:當各州就應盡可能保護個人自由和競爭的統一規則達成一致時。 但正如他們所說,這裡有細微差別。

歐洲 GDPR 如何改變世界收集和存儲數據的方式

自 2018 年以來,歐盟採用了 GDPR——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它規範了與在線用戶數據的收集、存儲和使用相關的一切。 一年前該法律生效時,它被認為是世界上保護人們在線隱私的最嚴格的系統。

該法列出了收集和處理互聯網用戶數據的六項法律依據:例如,個人同意、法律義務和切身利益。 每個互聯網服務用戶還有八項基本權利,包括了解收集數據的權利、更正或刪除有關您自己的數據的權利。

公司必須收集和存儲提供服務所需的最少數據量。 例如,在線商店不必為了提供產品而詢問您的政治觀點。

所有個人數據都必鬚根據每種活動的法律標準得到安全保護。 此外,此處的個人數據指的是位置信息、種族、宗教信仰、瀏覽器 cookie 等。

另一個困難的要求是數據從一項服務到另一項服務的可移植性:例如,Facebook 可以將您的照片傳輸到 Google Photos。 並非所有公司都能負擔得起此選項。

儘管 GDPR 在歐洲得到採用,但它適用於在歐盟境內運營的所有公司。 GDPR 適用於處理歐盟公民或居民的個人數據或向他們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任何人。

創建保護,對於IT行業,法律變成了最不愉快的後果。 僅在第一年,歐盟委員會就對 90 多家公司處以總計超過 56 萬歐元的罰款。 此外,最高罰款可達 20 萬歐元。

許多公司面臨的限制為其在歐洲的發展造成了嚴重障礙。 其中包括 Facebook,以及英國航空公司和萬豪連鎖酒店。 但首先,該法律打擊了中小企業:他們必須調整所有產品和內部流程以符合其規範。

GDPR 催生了整個行業:幫助使軟件和在線服務符合法律的律師事務所和諮詢公司。 它的類似物開始出現在其他地區:韓國、日本、非洲、拉丁美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 該文件對美國、我國和中國在這方面的立法產生了重大影響。

數字戰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統治世界
數字戰爭: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如何統治世界

人們可能會有這樣一種印象,即國際上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應用和保護技術的做法包含一些極端:對IT公司的全面監控或壓力,個人信息的不可侵犯性或在國家和企業面前完全沒有防禦能力。 不完全是:也有很好的例子。

國際刑警組織服務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

國際刑警組織——簡稱國際刑警組織——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組織之一。 它包括192個國家。 該組織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編制數據庫,幫助世界各地的執法機構預防和調查犯罪。

國際刑警組織擁有 18 個國際基地可供使用:關於恐怖分子、危險的罪犯、武器、被盜的藝術品和文件。 這些數據是從數百萬個不同來源收集的。 例如,全球數字圖書館 Dial-Doc 可讓您識別被盜文件,以及愛迪生系統 – 偽造品。

先進的面部識別系統用於追踪罪犯和嫌疑人的行踪。 它與存儲來自 160 多個國家/地區的照片和其他個人數據的數據庫集成在一起。 它輔以特殊的生物識別應用程序,可以比較面部的形狀和比例,從而使匹配盡可能準確。

識別系統還會檢測其他改變面部並使其難以識別的因素:光照、老化、化妝和化妝、整形手術、酒精中毒和毒癮的影響。 為避免錯誤,人工檢查系統搜索結果。

該系統於 2016 年推出,現在國際刑警組織正在積極努力改進它。 國際身份識別研討會每兩年舉辦一次,人臉專家工作組每年兩次在國家間交流經驗。 另一個有前途的發展是語音識別系統。

聯合國國際研究所(UNICRI)和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中心負責國際安全領域的最新技術。 新加坡創建了國際刑警組織最大的國際創新中心。 他的研發成果包括幫助街頭行人的警察機器人,以及有助於預測和預防犯罪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

大數據在政府服務中還有哪些用途:

  • NADRA(巴基斯坦)——公民多生物特徵數據數據庫,用於有效的社會支持、稅收和邊境管制。

  • 美國社會保障局 (SSA) 正在使用大數據更準確地處理殘疾索賠並減少欺詐者。

  • 美國教育部使用文本識別系統來處理監管文件並跟踪其中的變化。

  • FluView 是美國用於跟踪和控制流感流行的系統。

事實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幫助了我們。 它們建立在在線服務之上,例如那些通知您交通擁堵或人群擁擠的服務。 在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幫助下,他們進行研究、開發藥物和治療方案。 他們幫助組織城市環境和交通,讓每個人都感到舒適。 在全國范圍內,它們有助於發展經濟、社會項目和技術創新。

這就是為什麼大數據是如何收集和應用的,以及與之協同工作的 AI 算法如此重要的原因。 與此同時,規範這一領域的最重要的國際文件最近才通過——2018-19 年。 對於與使用大數據進行安全相關的主要困境,仍然沒有明確的解決方案。 一方面,所有法院判決和調查行動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保護個人數據和任何可能對個人造成傷害的信息。 因此,每個州(或州聯盟)以自己的方式自行決定這個問題。 而這種選擇,往往會決定未來幾十年的整個政治和經濟。


訂閱 Trends Telegram 頻道,了解有關技術、經濟、教育和創新未來的最新趨勢和預測。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