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有時我們明白是時候繼續前進了,但我們害怕改變某些東西並發現自己陷入了死胡同。 對變化的恐懼從何而來?

“每次我發現自己陷入了死胡同,而且我明白一切都不會改變時,我的腦海中會立即出現我不應該離開他的可能原因。 這讓我的女朋友很生氣,因為我只能說我有多不開心,但同時我也沒有勇氣離開。 我已經結婚8年了,最近3年的婚姻變成了一場徹底的折磨。 怎麼了?”

這段對話讓我很感興趣。 我想知道為什麼人們很難離開,即使他們完全不開心。 我最終寫了一本關於這個主題的書。 原因不僅在於在我們的文化中,堅持、繼續戰鬥和不放棄是很重要的。 人類在生物學上被編程為不會提前離開。

關鍵在於祖先傳承下來的態度。 作為部落的一員,生存要容易得多,所以古人害怕無法挽回的錯誤,不敢獨立生活。 無意識的思維機制繼續運作並影響我們做出的決定。 他們導致了死胡同。 如何擺脫它? 第一步是弄清楚是什麼過程使行動能力癱瘓。

我們害怕失去“投資”

這種現象的學名是沉沒成本謬誤。 頭腦害怕失去我們已經花費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這樣的立場似乎平衡、合理和負責任——一個成年人難道不應該認真對待他的投資嗎?

實際上並非如此。 你所花的一切都已經花光了,你不會把“投資”還回來。 這種思維錯誤讓你望而卻步——“我已經在這段婚姻上浪費了十年的生命,如果我現在離開,那所有的時間都將浪費掉!” ——如果我們仍然決定離開,讓你不去想我們在一年、兩到五年內能取得什麼成就。

我們通過看到根本不存在的改進趨勢來欺騙自己。

對此,大腦的兩個特徵可以“感謝”——將“幾乎獲勝”視為真正的勝利的傾向,以及受到間歇性強化的影響。 這些特性是進化的結果。

研究表明,“幾乎贏了”有助於發展對賭場和賭博的成癮。 如果 3 個中的 4 個相同符號落在老虎機上,這不會增加下一次所有 4 個相同的可能性,但大腦確信再多一點,頭獎將是我們的。 大腦對“幾乎獲勝”的反應與對真正獲勝的反應相同。

除此之外,大腦還接受所謂的間歇性強化。 在一項實驗中,美國心理學家 Burres Skinner 將三隻飢餓的老鼠放在帶有槓桿的籠子裡。 在第一個籠子裡,每次按下槓桿都會給老鼠食物。 老鼠一意識到這一點,就去做其他事情,忘記了槓桿,直到她餓了。

如果行動只是有時會產生結果,這會喚醒特殊的毅力並產生不合理的樂觀情緒。

在第二個籠子裡,按下槓桿什麼也沒做,當老鼠知道這一點後,它立即忘記了槓桿。 但是在第三個籠子裡,老鼠通過按下槓桿,有時會得到食物,有時卻沒有。 這稱為間歇性強化。 結果,這只動物真的發瘋了,按下了槓桿。

間歇性強化對人腦也有同樣的效果。 如果行動只是有時產生結果,這會喚醒一種特殊的堅持,並產生不合理的樂觀情緒。 大腦極有可能會處理個別案例,誇大其重要性,並讓我們相信它是大勢所趨的一部分。

例如,配偶曾經按照您的要求行事,懷疑立即消失,大腦會尖叫:“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他變得更好了。» 然後對方接了舊的,我們又覺得不會有幸福的家庭,然後他突然無緣無故變得有愛心,我們又想:“是的! 一切都會解決的! 愛戰勝一切!”

我們更害怕失去舊的,而不是想要得到新的。

我們都是這樣安排的。 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因證明人們做出冒險決定主要是出於避免損失的願望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你可能認為自己是一個絕望的冒失鬼,但科學證據表明並非如此。

評估可能的好處,我們準備好幾乎任何事情來避免保證損失。 “不要失去你所擁有的”心態盛行,因為在內心深處,我們都非常保守。 即使我們非常不開心,也肯定有一些我們真的不想失去的東西,尤其是如果我們不去想像未來會發生什麼。

結果是什麼? 想想我們可能會失去什麼,就好像我們用50公斤的重量給我們的腳戴上了鐐銬。 有時,我們自己變成了一個需要克服的障礙,才能改變生活中的某些事情。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