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度

濕度

中醫(TCM)提到濕度時,主要是指大氣濕度,即空氣中所含的水蒸氣。 雖然濕氣通常是看不見的,但我們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在 10% 的相對濕度下,空氣對我們來說似乎是乾燥的,在 50% 時是舒適的,在 80% 時我們會感覺到一定的沉重感,而在 100% 附近,濕度開始凝結:出現霧、霾甚至雨.

中醫認為濕氣重而粘。 相反,它傾向於下降或靠近地面,感覺很難擺脫。 我們喜歡將它與骯髒或多雲的東西聯繫起來……真菌、黴菌和藻類在潮濕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正是從水分的這些特殊特徵中,中醫對有機體的不同狀態進行了限定。 所以,當我們說功能或器官受濕影響時,並不是說它們突然被水浸透了,或者它們的環境剛剛變得潮濕。 相反,我們想通過類比來說明它們的臨床表現類似於濕度在自然界中表現出的特徵。 這裡有一些例子:

  • 如果濕氣到了胃裡,我們就會消化很重,有飽腹感,沒有胃口的不快感。
  • 如果肺中的濕度停滯,呼吸會更加吃力,呼吸會變得不順暢,我們會感到胸部過度膨脹(就像在非常潮濕的桑拿房中一樣)。
  • 水分也會阻礙體液的正常循環。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出現腫脹或水腫的情況並不少見。
  • 水分是粘性的:它引起的疾病難以治愈,它們的演變時間長,持續時間長或反復發生危機。 幾年來逐漸發展的骨關節炎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事實上,患有骨關節炎的人在潮濕和下雨天會經歷更嚴重的疼痛。
  • 濕度很重:它與頭部或四肢的沉重感有關。 我們感到疲倦,我們沒有力氣。
  • 水分在本質上是“不合適的”:它會導致眼睛邊緣產生蠟質,在皮膚疾病、陰道分泌物異常和尿液混濁的情況下會滲出。
  • 濕氣停滯,它往往會停止運動:當內臟不能正常運動時,濕氣往往是原因。

中醫認為濕氣分外濕和內濕兩種。

外部濕度

如果我們長期暴露在高濕環境中,例如住在潮濕的房子裡,在潮濕的氣候中工作,或者長時間站在雨中或坐在潮濕的地面上,都會促進外在的入侵。我們體內的水分。 生活在通風不良的地下室這個簡單的事實讓許多人感到沉重、疲倦或胸部受壓。

當濕氣進入最表層的筋脈(見經絡)時,會阻塞氣的流動,造成麻木感。 如果它進入關節,它們會腫脹,你會感到隱隱作痛。 此外,骨骼和軟骨在水分的作用下會變形。 最後,許多類風濕病,例如變形性關節炎和骨關節炎,都與外部濕度有關。

我們的父母告訴我們不要把腳弄濕,否則會引起尿路感染……中國父母可能會教他們的孩子同樣的事情,因為水分可以通過腎經進入——從腳下開始,一直到膀胱——並引起小腹沉重、膀胱不能完全排空、小便混濁的感覺。

內部濕度

體液的轉化和循環由脾臟/胰腺管理。 後者弱,則化液不足,不純,化為內濕。 此外,液體的循環受到影響,它們會積聚,導致水腫甚至內部潮濕。 與內部潮濕有關的症狀與外部潮濕的症狀相同,但它們的發作較慢。

如果內部水分保持一段時間,它可能會凝結並變成痰或痰。 濕氣是無形的,只能通過疾病的症狀才能看到,而痰是清晰可見的,更容易造成堵塞。 比如肺被痰堵住了,就會看到咳嗽、咳痰、胸悶。 如果它到達上呼吸道,痰會滯留在鼻竇中並引起慢性鼻竇炎。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