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常被冒犯:如何找到共同語言

怨恨會破壞最牢固的關係。 但這種體驗往往隱藏著其他的感受和需求。 臨床心理學家 Elena Tukhareli 說,如何識別他們以及如何幫助經常被冒犯的親人。

法國詩人皮埃爾·博伊斯特說:“把委屈寫在沙子裡,把善行刻在大理石上。” 但這真的那麼容易跟隨嗎? 我們對怨恨的感受取決於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自尊、情結和錯誤期望的存在,以及與他人的關係。

我們無法完全消除生活中的怨恨,它們是我們豐富情感的一部分。 但是您可以意識到它們,通過它們工作並將它們用作了解和發展自己的“魔術”。

冒犯和冒犯,我們學會看到、建立和捍衛允許的界限。 所以我們開始意識到別人對我們的行為中什麼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是不可接受的。

誰有什麼“傷害”

怨恨就像一種燈塔:它顯示了一個人“受傷”的確切位置,突出了他的恐懼、態度、期望和情結。 當我們注意到誰對什麼反應劇烈,誰被什麼冒犯時,我們會得到很多關於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感覺不是建設性的,而是診斷性的。 在社會上,禁止強烈的“壞”情緒是相關的,他們不歡迎通過怨恨來表現——記住關於被冒犯和水的諺語。 因此,對被冒犯的態度也變得消極。

怨恨會讓我們生氣。 而她,反過來,提供能量來保衛她的邊界和尋求正義。 然而,重要的是我們要以環保的方式去做,控制怨恨的表現——如果情緒佔據主導地位,這種感覺就會完全壓倒我們,情況就會失控。

經常怨恨別人怎麼辦

  • 處理不切實際的期望。 我們經常期望別人做對我們方便的事情。 通常所有這些慾望只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我們不分享它們,我們不將它們標記為重要的東西。 因此,我們與他人的交流變成了“猜謎遊戲”。 例如,一個女孩希望一個男人總是帶著花束出現在約會中,但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沒有談論它。 一個美好的一天,他沒有花來,她的期望是不合理的——怨恨產生了。
  • 你需要學會公開談論對你來說很重要的事情,與伴侶、朋友、親戚談判。 遺漏越多,被冒犯的理由就越多。
  • 試著去意識到此刻的怨恨掩蓋了什麼樣的需要,因為往往一些未滿足的需要“隱藏”在它的背後。 例如,一位年邁的母親被她很少打電話的女兒冒犯了。 但這種怨恨的背後是對社交的需求,而媽媽由於退休而缺乏這種需求。 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滿足這一需求:幫助媽媽在變化的環境中尋找活動和新朋友。 而且,很可能,對女兒的怨恨也會消失。

如果你所愛的人經常被你冒犯,你該怎麼辦?

  • 首先,冷靜、坦誠、沒有激情地描述你在這種情況下的感受和所見。 最好使用“I-statements”,即代表自己說話,不指責、評價合作夥伴和貼標籤。 談你的感受,而不是他的。 例如,不要說:“你一直在盡可能地退縮……”——你可以說:“當我不得不從你身上抽出話來時,我很生氣”,“每次等這麼久我都會感到難過”你又開始跟我說話了…… «。
  • 想一想:他的進攻對你意味著什麼? 你為什麼對她做出這樣的反應? 是什麼讓你對委屈有這樣的反應? 畢竟,我們不只是對某些行為、他人的話做出情緒反應,而對其餘的事卻不注意。
  • 如果怨恨的情況不斷重複,找出這個人試圖以這種方式滿足的需要。 人們常常缺乏關注、認可和社交互動。 如果合作夥伴有機會以其他方式關閉這些需求,那麼怨恨就無關緊要了。 嘗試一起找出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 接受你和這個人對傷害性情況有不同程度的敏感。 對你來說似乎很正常的事情,對其他人來說可能是無恥的。 對於允許的範圍和道德原則,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也許你知道這個人有些痛苦的話題,你不應該在他面前談論。
  • 說話再說話。 了解他是如何看待這種情況的——你可能錯過了一些事情。 無論如何,你的觀點和看法不可能100%一致。

通常,如果您願意,可以找機會公開交談,但同時不要傷害對方的感情,並解釋您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發生的事情。 澄清情況不一定是道歉和認罪。 這是關於討論、開放式互動、關於信任和找到滿足兩者的解決方案。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