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進化:它如何阻礙和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知道氣候變化正在發生。 我們知道,這是由於土壤退化和化石燃料燃燒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碳排放增加。 我們知道氣候變化需要緊急解決。

根據國際氣候專家的最新報告,在 11 年內,全球變暖可能達到平均溫度上升 1,5°C 的水平。 這威脅著我們“健康風險增加、生計減少、經濟增長放緩、糧食、水和人類安全惡化”。 專家們還指出,氣溫上升已經深刻改變了人類和自然系統,包括極地冰蓋融化、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乾旱、洪水和生物多樣性喪失。

但即使是所有這些信息也不足以改變人類行為以扭轉氣候變化。 而我們自己的進化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曾經幫助我們生存的相同行為今天對我們不利。

但是,重要的是要記住一件事。 誠然,沒有其他物種進化出如此大規模的危機,但除了人類,沒有其他物種有能力和非凡的能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認知扭曲因素

由於我們的大腦在過去 XNUMX 萬年中的進化方式,我們缺乏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意願。

“人們非常不善於理解統計趨勢和長期變化,”政治心理學家康納·塞爾說,他是一個地球未來基金會的研究主任,該基金會專注於長期和平支持。 “我們正在充分關注眼前的威脅。 我們高估了不太可能但更容易理解的威脅,例如恐怖主義,而低估了更複雜的威脅,例如氣候變化。”

在人類生存的早期階段,人們不斷面臨威脅其作為一個物種的生存和繁殖的問題——從掠食者到自然災害。 太多的信息會混淆人腦,導致我們無所作為或做出錯誤的選擇。 因此,人類的大腦已經進化到可以快速過濾信息並專注於對生存和繁殖最重要的事情。

這種生物進化確保了我們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在處理大量信息時節省了我們的大腦時間和精力。 然而,這些相同的功能在現代不太有用,並導致決策過程中的錯誤,稱為認知偏差。

心理學家確定了 150 多種常見的認知扭曲。 其中一些對於解釋為什麼我們缺乏應對氣候變化的意願尤為重要。

雙曲線貼現。 感覺現在比未來更重要。 在人類進化的大部分時間裡,人們關注當下而不是未來會殺死或吃掉他們的東西更有利可圖。 這種對當下的關注限制了我們採取行動解決更遙遠和更複雜問題的能力。

對後代缺乏關心。 進化論表明,我們最關心的是我們家族的幾代人:從祖父母到曾曾孫。 我們可能了解應對氣候變化需要做些什麼,但我們很難理解幾代人如果活過這麼短的時間將面臨的挑戰。

旁觀者效應。 人們傾向於相信別人會為他們處理危機。 這種心態的形成有一個明顯的原因:如果一隻危險的野生動物從一側接近一群狩獵採集者,人們不會一下子衝過去——這將是浪費精力,只會危及更多的人。 在小團體中,通常非常明確地定義了誰應對哪些威脅負責。 然而,今天,這常常導致我們錯誤地認為我們的領導人必須為氣候變化危機做點什麼。 而且群體越大,這種虛假的信心就越強。

沉沒成本錯誤。 人們傾向於堅持一門課程,即使結果對他們來說很糟糕。 我們在一門課程上投入的時間、精力或資源越多,我們就越有可能堅持下去,即使它看起來不再是最佳的。 例如,這解釋了我們繼續依賴化石燃料作為我們的主要能源,儘管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我們可以而且應該轉向清潔能源並創造一個碳中和的未來。

在現代,這些認知偏見限制了我們應對可能是人類曾經挑起和麵臨的最大危機的能力。

進化潛力

好消息是,我們生物進化的結果不僅阻礙了我們解決氣候變化問題。 他們也給了我們克服它的機會。

人類具有心理“時間旅行”的能力。 可以說,與其他生物相比,我們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能夠記住過去的事件並預測未來的情景。

我們可以想像和預測複雜的多重結果,並確定當前需要採取的行動以實現未來的預期結果。 就個人而言,我們經常發現自己能夠按照這些計劃採取行動,例如投資退休賬戶和購買保險。

不幸的是,當需要大規模的集體行動時,這種為未來結果做計劃的能力就會失效,就像氣候變化一樣。 我們知道我們可以為氣候變化做些什麼,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在超出我們進化能力的範圍內採取集體行動。 群體越大,就越困難——這就是行動中的旁觀者效應。

但在小團體中,情況就不同了。

人類學實驗表明,任何人平均可以與 150 個人保持穩定的關係——這種現像被稱為“鄧巴數”。 隨著更多的社會聯繫,關係開始破裂,破壞個人信任和依賴他人的行為來實現集體長期目標的能力。

意識到小團體的力量,曝光實驗室是《追逐冰》和《追逐珊瑚》等環境電影的製片人,它正在利用其內容動員社區在當地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 例如,在大多數領導人都否認氣候變化的美國南卡羅來納州,Exposure Labs 邀請了來自農業、旅遊等各個領域的人士,親自談談氣候變化對他們的影響。 然後,他們與這些小團體合作,確定可以在地方一級立即採取的實際行動以產生影響,這有助於產生使立法者通過相關法律所需的政治壓力。 噹噹地社區談論他們的個人興趣時,人們不太可能屈服於旁觀者效應並且更有可能參與。

這種方法還借鑒了其他幾種心理策略。 首先,當小團體自己參與尋找解決方案時,他們會體驗到一種貢獻效應:當我們擁有某樣東西(甚至是一個想法)時,我們往往會更加重視它。 其次,社會比較:我們傾向於通過觀察他人來評價自己。 如果我們周圍有其他對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的人,我們更有可能效仿。

然而,在我們所有的認知偏見中,在我們的決策過程中最強烈和最有影響力的偏見之一就是框架效應。 換句話說,我們如何就氣候變化進行溝通會影響我們對它的看法。 如果問題是積極的(“清潔能源的未來將拯救 X 人的生命”)而不是消極的(“我們將因氣候變化而消亡”),人們更有可能改變他們的行為。

“大多數人相信氣候變化是真實存在的,但感覺無能為力,”Exposure Labs 董事總經理薩曼莎賴特說。 “因此,為了讓人們採取行動,我們需要直接和個人化的問題,並在當地捕獲,指出當地的影響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例如將您的城市轉換為 100% 可再生能源。”

同樣,必須在地方層面激發行為改變。 引領潮流的國家之一是哥斯達黎加,該國早在 1997 年就引入了一項創新的燃油稅。為了突出納稅人在燃油消耗與其社區利益之間的聯繫,部分收益用於支付農民和土著社區以保護並振興哥斯達黎加的熱帶雨林。 該系統目前每年為這些群體籌集 33 萬美元,並幫助該國在發展和轉變經濟的同時抵消森林損失。 2018年,該國98%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

人類發展出的最有用的特質是創新能力。 過去,我們曾使用此技能開火、重新發明輪子或播種第一塊田地。 今天是太陽能電池板、風電場、電動汽車等。除了創新,我們還開發了通信系統和技術來分享這些創新,讓一個想法或發明傳播到我們自己的家庭或城市之外。

精神時間旅行、社會行為、創新、教學和學習的能力——所有這些進化後果一直幫助我們生存,並將在未來繼續幫助我們,儘管面臨的威脅與人類在狩獵採集者的日子。

我們已經進化到能夠阻止我們造成的氣候變化。 是時候行動了!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