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eben Linden:德國的生態村

Seven Lips(譯自德語)於 1997 年在前東德阿爾特馬克地區的 77 公頃農田和森林中成立。 儘管該合作社正式歸 Poppau (Betzendorf) 鎮所有,但其創始人設法建立了一個“獨立於現有結構”的定居點。

創建這個生態村的想法產生於 1980 年戈爾萊本的反核抵抗期間,在這個場合組織了“Hüttendorf”der “Freien Republik Wendland”村。 它的存在只持續了 33 天,但激發了許多人創造類似的東西,持續了更長的時間。 類似的想法在 1970 年代開始在美國和丹麥發展,最終導致 1990 年代全球生態村網絡的出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舊夢想的新水平。 直到 1997 年,拓荒者才在今天的 Sieben Linden 落戶。 自成立以來,定居點的面積從 25 公頃增加到 80 公頃,吸引了 120 多名居民。 住宿以小區域的形式組織,由稻草和粘土房屋組成。

生態家園本身將自己定位為發展另一種自給自足生活方式的典範。 除了社會和環境方面,例如村莊內的高度自給自足和可持續材料的使用,“社區”的理念是該項目的核心。 居民遵循民主決策方式,其核心思想是希望達成共識。 定居點的座右銘: “多樣性中的統一”。

根據卡塞爾大學的一項研究,西本菩提樹的二氧化碳含量為 . 大眾媒體定期報導生態村的活動,生態村努力利用自己的資源充分滿足其需求。 國內外遊客的流動是該村重要的經濟基礎。

在迷你社區中,新移民住在馬車裡(在德國這是官方允許的)。 一有機會,就蓋了兩層樓的大房子,還有一個小閣樓。 主要施工技術是用稻草砌塊保溫的框架。 為了讓這樣的房子投入使用,有必要對許多參數進行測試,包括耐火性和導熱性。 有趣的是,這兩個參數都超過了官方要求。 因此,這種類型的房屋獲得了在德國建造的官方許可。

建立定居點內的物質關係。 打掃領地、舉辦研討會、建築、種菜等等都是有金錢價值的。 支付水平由一個專門委員會決定,該委員會被要求盡可能客觀地評估一切。

Sieben Linden 是 GEN 的活躍成員,並且在過去幾年中參與了越來越多的與其他組織的合作活動。 這些項目共同展示了在西方社會背景下不影響其質量的生態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發表評論